查看原文
其他

明星集体出面救它,场面越大越凄凉

指听 Vista看天下 2023-06-11
对于一个昔日的网络巨头来说,“凉了”或许还让人感伤,“仰卧起坐失败”却只会剩下尴尬。

前阵子刚因为“交不起电费”而关闭服务器的天涯社区,还没等80后、90后们的唏嘘劲儿过去,突然搞起了“重启”。

有老员工拉了一群当年的天涯名人在短视频平台上“直播义卖”,试图在7天7夜内筹到300万。


但现场却尴尬到可怕:主持人频频口误、嘉宾无所适从……第一天最高在线人数只有一千多,当晚销售额不到5万元。

评论区网友留言。

其实前来站台、吆喝的大咖并不少,甚至不乏如今仍然在大众眼皮子底下混得风生水起的名人。

用网友的话来说:这群人凑一凑,分分钟都能拿出300万了。

就好像是那种圈内名导拍的烂片——演员表看着众星云集,结果开分不到2.8。

没人再在乎这部“片子”。留给围观者的感受只剩下:这么多“明星”,原来都是它捧出来的啊。

01

你耳熟能详的网红,
有多少是天涯起家的?

对于很多年轻网民来说,天涯可以说是上古时代的平台。

但事实是到今天,互联网上的“含天涯量”依然超过很多人的想象。


“天涯四美”至今仍是娱乐圈古装美男的标杆;让白百何第一次突破小妞电影套路的作品改编自天涯帖子。

让张子枫一举拿下华表奖影后的“背后大佬”,同样来自天涯——《我的姐姐》剧情的基础设定,正是取材于2013年天涯上的一个热帖。

发帖人自述21岁时因为父母生二胎而跟家里闹翻。后来父母因为意外双双去世,所有亲戚都在逼她抚养弟弟。

最终的结局是她想办法把弟弟送了人,还拿了父母的所有遗产。因此还在天涯掀起了一波“这个姐姐是不是冷血”的大型讨论。


天涯这次搞直播能请来不少名人,外人惊讶,但在很多用户眼中是不稀奇的。

如今大咖们是微博大V、是热门作家、是知名导演,但最初确实都是在天涯起家的。

比如曾经被酒店拉黑的“打假博主”花总。新一批网友对他的认知,往往源于那条曝光五星级酒店“毛巾擦马桶、从垃圾桶回收一次性杯子”的视频。


但天涯老用户会记得他当年主要的身份(或者说人设)是“通过新闻照片进行手表鉴定的专家”。

在微博上有1200万粉丝的娱乐大V“吃瓜群众CJ”,曾经在高以翔综艺猝死的事件中公布梳理现场照片的时间线。

可个人简介的第一个标签至今仍是“天涯社区娱乐八卦版主”。他的天涯网名叫“我实在是太cj了”,看得出浓浓的年代气息。


而近两年经常跟“《三体》改编”新闻一起出现的孔二狗,能从素人变网红,也是因为2008年在天涯连载《东北往事:黑道风云20年》。

然后才慢慢出了书、拍了网剧,走进电影圈。

红到现在的,不止有名人、大V、网红。

如果说近年来的仙侠剧全靠网文改编,那么天涯热帖恐怕也撑起了热播剧、热门电影的半壁江山。

最出名的当然是《鬼吹灯》。天下霸唱最早在天涯的“莲蓬鬼话”板块连载故事,也是在这里积累了第一批粉丝。

现如今娱乐圈里单是演过胡八一的男明星就有8位。


2011年梁朝伟演的电影《大魔术师》,原作最早也是诞生于天涯。

作者张海帆的笔名老夜,是在莲蓬鬼话非常受欢迎的红人。

而除了虚构小说,网友的个人经历分享也成了影视改编的富矿。

白百何的成名作之一《滚蛋吧!肿瘤君》,就来自漫画家熊顿的抗癌经历。2012年原帖主人熊顿去世,天涯的官博还曾经发文悼念。


对于天涯来说最尴尬的莫过于——帖子的内容还在被讨论,但出处却已经被遗忘。


《我的姐姐》上映时在年轻群体中引发过非常大的讨论,提起当年那个帖子的人却寥寥无几。


娄烨的电影《浮城谜事》,这两年深受“小美大壮”派电影解说博主的喜爱。


却少有人记得它的原始文本,来自一位名叫“看着月亮离开”的天涯网友。



最搞笑的是,我经常在《浮城谜事》解说的评论区里看到这样的抱怨:

“一部集齐了娄烨、郝蕾、秦昊、齐溪的文艺片,居然被解读为‘打渣男抓小三’的故事?“

但你猜怎么着?当年这个帖子在天涯上的标题刚好就是《看我如何收拾贱男和小三》。

我愿称之为原著党的解构艺术——时间过去十几年,互联网的标题套路依然还是殊途同归啊。

02

卖情怀,没卖到点子上

公平点说,这次“重启天涯”直播的效果虽然惨淡,但牌面确实撑的很足。

不像现在的短视频网红,一出名就要跟MCN机构划清界限。

天下霸唱、吃瓜群众CJ、花总……从嘉宾名单也能看出,当年从天涯火起来的大咖们,都想接济一下落魄的旧恩人。

根据媒体报道的细节,这次直播义卖是由一位老员工发起的。

取得天涯官方授权之后,很短时间内就拉了4个、总计超过1000人的筹备群。


在直播间卖的东西也都是凑的,你提供点零食货源、我提供点文创产品,可以说是真正的为爱发电。

大家说筹钱只是第一步,重要的是唤起普通网友对天涯的情怀。

孔二狗更是表示,如果这次能重启成功,他当天就去上面连载自己的新小说。


只可惜现场的气氛有多温馨,网友的反应就有多冷淡。

微博上有人这样评价:“虽然很唏嘘,但不得不承认网络时代新的肌肉记忆已经形成了,这次直播只让人更直观地感受到这种割裂。”

事实上,我点进直播间之前,原本是抱着看“第二个东方甄选”的期待:

看一群曾经辉煌过的人,怎么用自己的能力去拯救一个看似过时了、但却被他们珍视的东西。

但实际场面更像是场准备仓促的闲聊。

这几天已经陆续有人吐槽直播的“不专业”:主持人频繁口误卡壳、连线信号不稳定、跟网友的互动较少……

如今人们在直播间能轻松看到国内咖位最大的明星。

而在这里很多嘉宾出场还在靠电话连线(甚至不是视频),让人梦回十年前的电视综艺节目。


更致命的是,相比于一个面向大众的“怀旧直播”,它更像是初代文化人网红的私人座谈会。

采访随意,话题转来转去大多围绕着他们本身。

比如昨晚同时邀请到两位娱乐八卦版主,你以为要爆料或者怀念当年的粉丝大战了——

结果主持人花了十几分钟去聊“当初到底有多少人想看这位版主的真容”。

这些或许是为了唤起大家对于当初靠网线神交、见字如面的回忆。

但普通天涯用户恐怕只会一脸迷惑:“人都请来了,你就给我看这个?”

大咖们口述的天涯像是一个小小的、住满志同道合朋友的乌托邦。

但事实是曾拥有过1.5亿用户的天涯,鼎盛时期已经是妥妥的大众平台。

90后的天涯记忆不是文史讨论、国际形势;

而是历届超级女声的八卦消息、古装剧里的“天涯四美”。


95后的天涯记忆,也不是各路“神人”们中关于财富、上流社会的辩论;

而是姐姐送养二胎弟弟的爽文。


嘉宾们满怀憧憬地回忆当年“人人都可以讨论”的氛围,但直播间里缺少的也恰恰是这种氛围。

坐在手机前的人大多功成名就了,聊的东西也很“圈子”、很“文化人”。

这更像是场初代网红的集体团建,就好比一群知名校友商量着给母校捐个大石碑。

大家也借此机会聚聚,回忆当年的同窗情深。



03

没有人再需要天涯

别误会,并不是说这种“团建”有任何问题。

愿意走出舒适圈为曾经捧红自己的平台吆喝,总归是一件很理想主义、很值得敬佩的事情。

但想要靠这样粗糙的情怀牌,重新帮天涯“杀出一条血路”,恐怕只是痴人说梦。

当年在平台上吸粉无数的大V们变了,屏幕对面看他们的人也变了。

“重启天涯”直播首日,创始人邢明没有到场。

很多网友并不乐意,评论区不少“没诚意”“老总不重视啊”的留言。


邢明(右上)在今晚的直播出现了。

在如今的网络语境之下,邢明大概得像俞敏洪、罗永浩那样放下包袱,在直播间踏实扎根、亲自吆喝,才称得上是一场真正的“自救行动”。

但对于邢明来说,他恐怕并没有动机这么做。

300万的义卖目标只是重启服务器所需要的资金,想要让社区持续运转下去还需要更多。

考虑到之前天涯惨淡的日活,直接关掉可能麻烦还要少些。

在直播间里并不是很卖力吆喝的名人们,也已经不再需要天涯。

他们要么已经转战其他平台,要么在各自行业里做到了至少中上的水平。

不像董宇辉们那样需要拼命给自己谋求另一个饭碗,参加这场直播只是道义上的“念旧”。


当然更重要的是,网友也早就已经不再需要天涯了。

这个名为“社区”的平台曾经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,把互联网的分享、交友性质发挥到了极致。


但时过境迁,如今的网络早已变成了另一套逻辑。


现在回过头去看当年名声在外的“天涯神贴”,即使最有情怀的老用户也会发现自己很难再读进去。

帖子的文字都很碎片化、个人化,如果想追原帖,更是费劲儿要翻上几百层楼。

如果说当年逛天涯像是在古玩城淘宝,那如今的互联网更像是高级商场——

一切故事、内容都是光鲜亮丽的定制商品,漂漂亮亮地摆在货架上等待被人消费,然后回报以流量和舆论。


在天涯上追一个奇葩故事,要翻上几百页、天天等连载。


如今“手锤渣男”的爆料能直接给你做成PDF,前因后果、名字姓氏统统给整理好。

在天涯上窥探富豪、“上流社会”,需要在一系列真真假假的信息中甄别印证;

如今你前脚发现一个“少爷”,后脚“少爷”就亲自出镜直播。


没有“天仙妹妹”“犀利哥”,但无数网红美女、帅哥,变着花样向你展示自己的美貌;


想看奇葩、审丑,恶搞博主的品类细分也多到数不清。

天涯能给普通网友的东西,如今的网络给的只会更多、更好。

当“互联网已经是商品的时代”成为大众共识,天涯的落寞早已成了必然。

至于这次看似轰轰烈烈的“重启天涯”,更象是一场当年的红人们、老用户们对那个时代最后的赛博上香。

吃多了细粮,偶尔当然会怀念粗粮那朴实的口感。

但真咬过一口才会发现——还是细粮香啊。




· 一 周 热 点 回 顾 ·





怀念可以,重启不必↓↓↓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